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农民逐渐成为社会流动的主体。由于城乡迁移型农民工队伍持续扩大,伴随着农民工子女数量增加,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势在必行。农村留守儿童长期远离亲情的关爱,引起心理健康等方面问题。现今,政府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回乡,由父母外出引起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否会因此得到解决,需要社会进行深入研究与思考。
直至2020年7月30日,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苔花团队”长达半个月的安徽调研活动已经进入尾声,队员们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更加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同时,“苔花团队”了解到很多父母为陪伴孩子选择回家就业,为更加深入了解孩子们在父母返乡后的主观幸福感,“苔花团队”针对于此,对孩子们开展了问卷调查。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苔花团队”了解到40%人群父母务工返乡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无显著影响,是否是由于逐渐消失的“收入效应”与日渐增加的“照料效应”相互抵消的缘故,需要进一步调查了解。
图1 父母返乡对子女成绩的影响程度
同时,“苔花团队”还了解到父母学历基本集中在了初中和小学阶段,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较低,同时父母返乡后分担了家中事务,减少了琐碎时间的消耗。也有孩子表示父母家后,因为太久没有生活在一起而产生抗拒。
图2 父母学历
据了解,大部分父母清楚教育对阶级跃升的必要性,并且愿意支持子女上大学,但是常常会出现方法性错误,比如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脾气太急而和产生冲突;对于孩子的管教过于严格,导致孩子无法接受等。理论上大多数人认为在父母回家后,孩子有了父母陪伴,幸福感指数一定会上升。但留守儿童心理缺失的爱或许不是父母回到身边就能弥补的,也许会出现父母因为常年在外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正确的和孩子培养感情等问题。如何正确与孩子们相处,可能是长时间内返乡父母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图3 父母是否支持子女进行高等教育
通过一系列的调研走访,“苔花团队”认为父母的返乡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因为长时间的父爱与母爱的缺失,以及父母手工式教育,常常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回乡就业的背景下,思考如何让父母更好地融入孩子的生活以及改善教育方法,也是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因为正值暑假,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都陆续返乡,每次看到结束以后,爸爸妈妈等在门外,孩子们都高兴的飞奔到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从他们的脸上我体会到了一种幸福感。”“苔花团队”队员这样回忆道。绝大部分孩子们对于父母的归来是热切且欣喜的,相信只要返乡父母能够正确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找到正确与孩子相处的切入口,便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总是不可避免地不完美,即使曾经遭受过别人无法感同身受的不幸,只要我们调整心态,并且正确看待我们所遇到的事情,风雨过后便会有彩虹出现。曾经孤独的你会融入一个属于你的温暖的“家庭”,在爱中砥砺前行。
捧出一颗心,倾注满腔请。“苔花团队”的队员们都为这次实践活动付出了精力与真心。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生活的羁绊,有人选择面对,也有人选择消极放弃。希望每个留守的孩子都能勇敢面对生活,向阳生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通讯员:周雯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