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我国累计确诊已有八万多人,累计死亡已有四千多人。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危机,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好心理建设,提高心理素质便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是人生思想价值观逐渐成形并走向稳固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思想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价值评判标准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而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今后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
为深入探讨抗战疫情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大学生抗疫心理调研”小队,通过线上调查的方式,于7月20日至8月20日,对自己身边的大学生展开了调研。
实践初始阶段,小队队员通过集体讨论以及线上采访,了解到大学生对于疫情的看法与受疫情影响的程度,并根据讨论采访结果,制定了详细的调查问卷。此外在采访过程中,对于疫情期间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小队队员竭尽所能疏导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
在调查问卷中,小队成员共设立了21道有关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心理素质的选择题,从对疫情防控中先进人物的关注度、参与疫情志愿服务的意愿、疫情中的诚信问题等探索学生在疫情中的价值观念。从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的效率、疫情肆虐时期的心理压力、对待社区封闭式管理的态度、疏导心理压力的方式等方面深入剖析学生的心理状况。
图1 参与(或想参与但没参与)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圆状图 储呈燕提供
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小队队员发现大学生对此次疫情非常关注,在重大社会危机面前,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愿意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中去,并对抗战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有着极强的认同感和钦佩感。在心理素质方面,问卷结果显示在二月初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扩散势头较强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出现精神压力非常大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小部分学生出现记忆力下降、失眠烦躁、免疫力下降的问题,但都及时通过拨打学校热线、找亲朋好友倾诉或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得以缓解。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面对重大社会危机时的心理素质较好,极少出现恐慌情绪。
图2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压力状况柱状图 储呈燕提供
图3 疫情期间,身体状况饼状图 储呈燕提供
然而从问卷结果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在此次疫情爆发之前,部分同学认为自己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小,对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而感到迷茫,这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确、不能正确地体现自己的价值。希望通过本次疫情,当社会危机再发生时,同学们愿意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勇于奉献社会。
图4 疫情前是否觉得自己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小饼状图 储呈燕提供
此次调研活动,旨在了解大学生在抗战疫情中的价值取向,以及体现的心理素质。这场疫情夺去了许多鲜活的生命,这给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警醒,使得我们愈发重视生命,珍惜生命,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担起社会责任,疫情当头,这更是需要我们新时代新青年有所作为的时刻。少年强则国强,不给国家增加压力和负担。让国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本次活动的意义也在此方面体现,做好疫情防控,不造谣,不传谣,相信国家,相信为了人民百姓一直奋战在疫情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储呈燕、唐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