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活动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但近年来,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存在令人堪忧的局面,其传承与发展存在明显的缺口。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响应号召,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组建“寻蓝印染团队”,通过对南通蓝印花布发展方向的探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下的新出路提供思路。
一、资料收集
发展,弘扬及创新需要建立在对蓝印花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蓝通蓝印花布虽然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较同类型“南京云锦”、“成都蜀绣”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寻蓝印染团队”的成员首先聚焦在对蓝印花布本身文化价值的挖掘上。团队的四名成员在这个假期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查阅互联网资料、采访亲朋好友、参观网络博物馆等方法,对南通蓝印花布这一产品本身及其发展现状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以上途径,“寻蓝印染团队”的四名成员认识到在新时代大潮的背景下,由于生产方式的落伍与市场的收窄,愿意学习传统民间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整个南通市除南通市蓝印花布博物馆外仅有8家蓝印花布生产作坊,且全部为家庭作坊。因为缺乏资金的投入和有效信息的支持,整个南通蓝印花布生产不断滑坡,现已处于濒危状态。
团队成员们意识到,要想拯救这一文化遗产,必须在生产、经营、销售、宣传等多个方面都给出相应的大发app官网入口的解决方案,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地遏制住南通蓝印花布滑坡的颓势,并为其铺开一条新的道路。于是他们用两周的时间,构想出一整套商业化发展大发app官网入口的解决方案,并针对蓝印花布的受知度和这个方案本身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面对面采访。

团队成员正在对蓝印花布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 邓诗与摄
二、问卷调查
“寻蓝印染团队”的成员希望更大范围地了解普通民众对南通蓝印花布的认知程度和对于他们提出的商业化大发app官网入口的解决方案的赞同度,因此开展了线上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大约持续了一周时间,共发放了212份问卷,其中收回有效问卷210份,回收及有效率达到了99%。在本次的调查对象中,91%为中青年,32%为江苏人,而其中江苏人中的南通人占65%。由于团队提出的商业化构想中的主力实施者为中青年人,且具体实施地点为江苏南通,因此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基本符合了团队的预期。
在普通民众对南通蓝印花布的认知程度方面,调查人群中有13%的人表示听说过南通蓝印花布并且了解,38%的人表示只是听闻但未了解,49%的人则是完全没有接触过,这说明消费者对于南通蓝印花布的听闻程度相对较高,但是对具体的情况并不甚了解,超过一半的人并不熟知,只是听闻而已。不过在不了解南通蓝印花布的调查对象中,有62%左右的人表示有意愿了解蓝印花布,不愿了解的只有38%,由此可见大部分人还是乐意了解南通蓝印花布的。
在普通民众对南通蓝印花布与现代理念结合进行商业化发展的构想方面, 88%的受访者表示认可,绝大部分的人希望能够创新。而群众对于此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看法,91%的人表示宝贵的传统文化理应努力传承,剩下的则认为顺其自然发展,从这里看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是基本持肯定态度的。

群众对于将蓝印花布制品与现代理念相结合的接受度调查统计 孙向东提供
团队同时也调查了有关蓝印花布制品如果在市场上销售,普通民众对其的接受度。从中认识到大多数民众还是将蓝印花布作为工艺品,倾向于将其作为装饰美化或馈赠亲友的选择,同时有84%的受访者希望南通蓝印花布制品的售价在200元以下,说明普通民众理想中的蓝印花布制品是价格偏低但有一定档次的产品,和南京云锦等高端布制品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也为团队商业化构想中的产品方向指明了道路。
三、线下采访
“寻蓝印染团队”的成员进行了线下的社会走访,进一步获得了社会群众对南通蓝印花布现代化与商业化发展的看法。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线下面对面采访1 陆天风摄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线下面对面采访2 陆天风摄
几位受访者均对“寻蓝印染团队”的构想方案表示了肯定与支持,但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度现代化与商业化的担忧,认为任何继承和发展都应当建立在不损害原有文化底蕴的基础之上。这也使得团队成员重新审视他们的构想,以尽量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保存好保护与拯救南通蓝印花布的“初心”。
至此,对南通蓝印花布在新时代下的新出路的初步探究就告一段落,在与现代理念结合的商业化、“互联网”的背后,核心的思想仍然是传承。接下来团队成员将根据探究成果深入细化他们对于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方案,真正做到传承和保留蓝印花布的文化内核,希望即能够给人们更多了解和体验的机会,也能够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大的生存空间。
(通讯员 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