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口老龄化,传统养老方式面临挑战,现有的养老市场发生转变并产生巨大潜力,一种新型模式bot应运而生。该模式将政策层面、经济市场、老人民生三者有机结合。为探究bot模式在养老行业的新趋势,8月1日至8月10日,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新型养老”调研团队在刘圣囡老师的带队指导下,开始研究bot模式在养老行业的应用,了解养老地产的新趋势,为养老行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bot模式指build-operate-transfer,中文译为“建设-经营-转让”。 bot 既是一种融资模式,也是一种项目建设模式。实质上是以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达成协议为前提,由政府向私人机构颁布特许,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建设某一基础设施并管理和经营该设施及其相应的产品与服务。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该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养老市场,bot模式的引入是有很大的引导意义和适用性的。
在前期准备中,“新型养老”调研团队选取了南京红日家园作为案例进行研究考察,由于疫情原因,调研团队的实地调研计划改为线上调研。
李萌和李琳澜同学通过电话采访、线上交流等模式了解到:红日家园企业管理公司积极地参加了公建民营项目,积极采用bot模式来运营。该公司认为,bot模式有助于减轻民营企业进入养老市场的压力,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在政府项目提供的资源下,企业不仅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可以在运营中充分发挥能动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改善了原本机构资源匮乏的局面,使民营企业更好地为老人服务。与此同时,公建民营项目可以减轻政府的支出负担,把社区和民众引到公众服务中,强化公众意识和社会认同感。


李萌同学对工作人员进行线上采访的部分内容 李萌 摄
此外,团队成员还了解到:虽然bot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有不少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如何更好地融入人性化的服务,如何灵动地变更服务从而更好地适应,这才是养老行业的根本,是养老机构应该积极探索的方向。
曹静雯、孙禧月、葛佳伊同学分别在各自家乡,前往本地的养老院实地考察,通过观察传统模式现状、比较bot模式优点和发现问题,最终提出可行性建议。在网络资料调研和实地走访中,团队发现,公办养老院一般为退休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一些退休金较高的人群,包括有自理、半自理和失能老人;而民办养老院一般为企业退休或者是无职业等退休金较低的人群。传统养老院存在着一些床位分配不合理、老人生理心理照顾不周的问题。多数老人对养老院还存在一定排斥心理,由于心理原因、家庭原因、费用原因、养老院本身等。所以,同学们得出一定结论:一、养老行业前景喜人;二、合适的商业模式才能更好助力养老院发展;三、当地政府需提供一些活动或资源完善老人生活。

孙禧月同学走访本地的养老院 孙禧月 摄
调研结束后,“新型养老”调研团队表示,养老院是孤寡老人们的栖息之所,这些经历了岁月沧桑的老人们,面临着工作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生活匮乏等一系列问题,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也是当代年轻人需要去感恩、去帮助的群体。团队希望能为老人们生活环境的提升尽一份绵薄之力。
通讯员:曹静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