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收到短信称点击某网站链接便可免费获取流量,应该怎么做?被选中成为幸运观众先交税后领奖,又该怎么做?来电显示以什么为开头的号码可能是诈骗电话?网络诈骗发生在自己身边,除了报警你还会怎么处理?
近日,来自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奶酪守护实践队”创新推出了一份“防诈骗考试问卷”,供社会群体自行检测自己的“防忽悠”指数。
根据公共管理学院“奶酪守护实践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识别网络诈骗方面,有58.54%的人认为自己“能够清晰分辨出网络诈骗,并能够采取一定反击手段”,其次认为自己“多数时间能够分辨出网络诈骗”的占26.83%,而仅有5.69%的人“不能清晰分辨出网络诈骗”。由此可见,当今社会人们对网络诈骗还是具有一定的警惕性和防范性的。


冯浩先生(化名)是一名经商人士,在收到“奶酪守护实践队”的队员线上发放的问卷时,冯浩先生自我评价“防忽悠指数挺高”。“我平时经常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和短信,都没中招。”冯浩先生自信满满地说。但是等冯先生完成试卷后,得分显示只有68分(总分为76分)。冯浩先生认为试卷不难,但还是在陷阱设置处中招了。
现实中诈骗团伙不仅手段高明,而且善于利用人性的弱点,还会随着时代发展变换诈骗方式。这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让许多自以为能够分辨出诈骗行为的人落入陷阱。因此,即便问卷调查的结果总体乐观,但只要没有足够的警惕性,诈骗团伙仍有可乘之机,社会公众的利益就有可能被“网络诈骗”这只黑手所侵占。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0.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2万名,同比分别上升73%、78%。为了探究网络诈骗犯罪高发的原因,南财公管院“奶酪守护实践队”特别邀请了广西钦州市检察院的雷雨宏女士讲解网络诈骗案件增幅出现的原因,并普及新型网络诈骗的“新手法”。通过此次宣讲会,团队了解到新冠疫情期间,一批涉疫诈骗大幅增加,除因口罩等物资紧缺导致有关涉疫物资的诈骗案大幅上升之外,还有个人、企业因为疫情资金短缺,在网上申请贷款被诈骗;还有人因为疫情期间没有工作,在网上刷单兼职,结果被“刷单诈骗”。诈骗团伙利用人们的弱点,让人们防不胜防,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
3图为南财公管院“奶酪守护队”成员在腾讯会议认真聆听关于新型网络诈骗的宣讲会
诈骗分子躲在阴暗角落向社会公众的奶酪伸出黑手,但是法治的光束迟早会照亮那些角落,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警方和社区对群众防诈骗意识的宣传,“奶酪守护队”联系了海门市公安局,了解了警方对于诈骗的零容忍态度和全面的群众宣传工作。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多方努力之下,保障公众财产安全不受诈骗的安全盾牌将会不断加固,那些企图伸向奶酪的黑手也会缩回角落。
通过对网络诈骗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团队认为,职业、年龄等因素都对是否易被诈骗 有一定影响。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逆转的,关键是要将社会宣传、警方惩罚、个人警惕结合起来,从不同层面预防、惩治网络诈骗这种违法行为,使社会公众使用网络时放心、安心,保护好自己的“奶酪”。
通讯员 陈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