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里镇村前沈家大桥的螃蟹养殖面积已经到达了200多亩,从96年到现在,20多年,在一代代螃蟹养殖者的摸索下,这里的螃蟹养殖已经初具规模,螃蟹质量稳步提升,味道肥美,广受好评,销路畅通,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螃蟹大量滞销,螃蟹养殖户损失惨重。为了深入了解疫情对农村产业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基层抗疫青年学习小组”来到了湟里镇村前沈家大桥的螃蟹养殖塘,对在疫情期间农村的螃蟹的养殖买卖等展开调查研究,采访了一位有20多年养殖经验的养蟹人张宇保。
在本次实践采访过程中,小组成员了解到,10月和11月份分别是母螃蟹和公螃蟹成熟的季节,肉满膏肥,一般的螃蟹养殖者会在这个时候出售螃蟹,但因为春节聚会的影响,螃蟹的价格在春节期间较平时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有很多螃蟹养殖者会熬到春节再卖。张宇保老先生说他由于身体的原因,年纪大了吃不消,所以今年的螃蟹在年前都卖完了,然而隔壁邻居准备熬到春节再买,结果受到疫情的冲击,不得不对自家的螃蟹进行贱卖处理,损失惨重。
螃蟹养殖户们正在喂螃蟹 通讯员 张幼竹 提供
采访时,蟹塘主张宇保十分热情的邀请小组成员上船体验蟹塘的风光,耐心的解答了小组成员对于螃蟹养殖的一些困惑:水中的一个个木桩原来是用来固定水草的;而水草有净化水质,提供养分的作用;还有布满螃蟹塘上空的细线,它们其实可以用来防止水鸟啄食螃蟹。据了解,2月份会在盐水里选育来年的蟹苗,这要看张宇保精准的眼光。而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则需要他极大的精力去看护螃蟹。等到来年的十一月份,张宇保将顶着寒风捕获成熟的螃蟹并拿出去卖,夏晒冬冻的,很是辛苦。正所谓“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从其中小组成员们学到了许多养蟹知识,更体会到了养蟹的艰辛。
小组成员和蟹农一起搅拌饲料 通讯员 张幼竹 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不止养殖螃蟹,还有一些种树,种菜的人家,他们或多或少都遭到了疫情的打击,甚至有的亏损惨重,难以周转。为了帮扶村里的经济,村上的大队给一些损失惨重的养殖者发放了补贴,并且办理了养殖保险,让这些养殖户可以继续经营。可见政府对于老百姓的关心,也正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的思想。
小组成员和蟹农家人展开采访,了解到这次疫情对螃蟹销量的影响 通讯员 张幼竹 提供
在参观并躬身体验蟹塘养殖的这几天中,小组成员们深刻体验到了蟹农们的无奈与艰辛,正像当地的一名老蟹农王凤琴所说的那样,"养蟹是要看天的,要有管理的一把好手,也要看运气",也正因如此,老蟹农们权益更应得到我们的重视。而当地的相关政府机构给出的保障仍然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蟹农养殖的积极性,不利于行业的再发展。
对此,小组在经过一天的实地养殖考察后,提出了一些见解。一是当地组织成立蟹农养殖合作社,因为一些养殖问题,例如螃蟹的大面积死亡等问题,很可能是养殖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难以解决导致的,而合作社里的专家可以传授养殖者们一些养殖知识,使得养殖更科学高效。同时合作社可以使当地的蟹农在互帮互助的基础上 ,交流经验并规模有序地发展。二是普及蟹农养殖保险,比如今年的肺炎疫情给了不少蟹农沉重的打击,而蟹农保险却可以使得蟹农在突发状况的情况能够尽量减少自身利益的损失。三是当地政府出台积极性政策以保护蟹农利益,比如最低限价,并实时关注蟹农养殖期间的损失与收益,给予帮扶。四是鼓励当地年轻人发展自己家乡形象,打响螃蟹之乡的知名度,拓展销货渠道。
在喂螃蟹途中,养蟹人看到死了的螃蟹捞起来,防止臭掉吸引到白鹭、水葫芦等水鸟。通讯员 张幼竹 提供
当然,小组成员还发现这个村存在着其他的问题:村中道路规划的不合理,道路泥泞,狭窄难过,路旁树太过茂盛遮挡了视野,最后车都难以开进只好下车步行。所谓“要致富先修路”,小组成员觉得村大队也需要更多的重视村里道路的整修,方便村里农产品,水产品的运输。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本次的社会实践中小组成员们同诸多群众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通讯员 张幼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