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是浙江地区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距今约900多年历史。黄杨木雕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2006年6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8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暑期实践调研“走进黄杨木雕”团队通过前期发放问卷、线上采访、云参观黄杨木雕工作室的形式,走进非遗黄杨木雕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探索传承新方向。
据调查显示,多数人对黄杨木雕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听说过,并没有深入了解;甚至有近32%的人对其毫无了解。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大众也纷纷表示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非遗的了解度和传承意识,融入现代化因素,让作品更加“年轻化”。
图为问卷调查结果 周欣枧/提供
面对黄杨木雕文化传承目前较严峻的情况,法语班周欣枧同学邀请到乐清市黄杨木雕协会会长进行线上采访。受家庭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黄杨木雕并以此为职业,几十年如一日,郑会长在黄杨木雕的雕刻岗位上也坚守了32年,可见对传统的继承需要良好的引导。
在采访中,郑会长指出,目前黄杨木雕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这门手艺、从事这一行业。同时,当地只有极少数职业中专学校开设相关班级。对此,郑会长建议多多宣传黄杨木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并且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黄杨木雕的传承与发展。毋庸置疑,这是黄杨木雕目前在传承道路上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其传承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
图为郑会长和周欣枧同学线上采访 周欣枧/提供
此外,云参观黄杨木雕工作室,让成员们欣赏到了一件件活灵活现、制作精美的雕刻作品,“近距离”感受到黄杨木雕的美妙之处。
图为黄杨木雕工作室雕刻作品 周欣枧/提供
这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美妙雕刻作品,离不开工艺人的刻苦,更离不开他们的坚守,让这些珍贵的手艺得到流传。在杭州,有这样一群坚守者,他们热爱黄杨木雕,为其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努力。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操作粗坯、 镂雕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蜡上光、 配合脚盆等等等这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艺人们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黄杨木雕手工艺从技艺的操作层面转化成一种文化,这一文化是每一代匠人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积累和延续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工匠精神。
目前,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木雕人才的断层,使黄杨木雕的传承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如何改变黄杨木雕的现状,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这不仅要依靠老一辈手艺人的技术传承和创新发展,还要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其提供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传承环境。推广传统雕刻、开设木雕课程、推广社会普及教育、注重产权保护,这些都是政府可以实施的积极举措。当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极其重视、举措力度巨大,这为黄杨木雕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培养青年手艺人,传承非遗文化。相信黄杨木雕文化在优秀传承者以及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下,能够走入大众生活,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通讯员:周欣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