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南京8月19日电(通讯员 陈泽锴)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基层所作为中国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和“神经末梢”,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执行和落实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纾基层之困,夯耕保之基——基层所耕地保护政策执行现状与优化路径探视”师生团队于8月19日踏上探寻耕地保护之旅。此次活动旨在揭示分析中国耕地保护政策落实现状,梳理基层所耕地保护政策落实的难点,并为此提供优化路径与可行性建议。
深研理论筑基石,细备调研益开展
为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作为实践调研的依据,实践调研小组从基层所的职能和作用、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基层所的监督机制三个方面对中国耕地保护现状展开研究。
第一,深入了解基层所的职能和作用。目前中国基层所有七大重要职能,其中以宣传并执行法律法规政策、协助编制土地计划、监督监测土地管理和解决群众矛盾纠纷为主要职能。
第二,对耕地保护政策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总体上不断发展完善,朝着数量、质量与生态“三位一体”方向发展。从197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计划开垦荒地开始,到耕地保护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紧接着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又提出设定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再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然而,政策持续不断发展完善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如耕地保护政策目标制定不够具体,过于宏观;耕地保护政策配套措施不明晰,实施难度大;政策制定权责不统一,影响开展低效等(见图1)。
第三,探究基层所的监督机制的发展历程。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于规范基层权力运行、防止腐败现象发生、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江苏省省纪委监委正积极探索建立“1 2 n”统筹机制,即由县级纪委监委加强统一调度,在1名班子成员扎口分管下,将联系乡镇(街道)与联系县直单位的2类纪检监察室结对编组,统筹整合“n”个乡镇(街道)和派驻机构业务和人员力量,打好组合拳、团体战,确保对基层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发现得了、调查得清、处置得好。
图为耕地保护政策细则图 全体成员供图
深入当地基层耕地,了解耕地真实状况
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耕地保护,团队成员来到了桦墅村进行实践考察。状况从前桦墅村受矿山开采影响,地形地貌凌乱不堪。实施矿山治理修复与土地复垦、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有机结合后,桦墅村成功实现了空间再造、生态再造和产业再造,一跃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
图为团队成员在田野里进行实地考察 彭妍 供图
2018年2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简称《通知》),以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为目标,以建立健全“划、建、管、补、护”的长效机制为重点,巩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完善保护措施,提高监管水平,确保到2020年,全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基本形成保护有力、建设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格局。
经团队成员实地调研考察,该地积极落实耕地保护相关政策,划定永久基本保护农田范围。经精细考察,团队成员发现该地农田部分无土壤污染现象,农田范围内未见固体废弃物,垃圾废弃物等现象。该地农田种植水稻,水稻长势较好,水质干净,无刺激性气味,空气清新。
据当地村民反映,该地水稻实现一年两收,土壤肥力较厚,农民不使用化肥等化学物质,当地相关部门对土壤监管到位,严格监管垃圾乱排等行为,使得土壤ph酸碱度保持在适宜耕种的范围内,土壤健康状态良好,暂未发现受损等现象。
图为桦墅村永久基本农田总览 王宇常 供图
走访调查探难点,总结整理寻良策
通过对当地环境的仔细观察,以及对当地基层所工作人员和热心群众的询问和调查,团队成员发现了当前基层所在执行耕地保护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主体,主要包括基层所机构和基层所工作人员这两个方面。基层所的机构设置的合理性、管理架构的科学性以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都是影响耕地保护政策实施和执行效果的重要和关键因素。而在耕地使用和经营主体层面,存在法律意识较弱,以及政策信息传递存在不对称和滞后性的问题。针对上述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难点,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归纳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多措并举促高效,数字赋能创合力
首先,基层所应通过制定清晰的工作流程,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工作流程,确保协调、高效执行。可设立跨部门的工作小组,定期对各部门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为依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准确共享,通过定期的沟通会议、报告和通讯渠道,促进部门之间的交流,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各地乡镇政府可以突破地域束缚,就有关耕地保护经验进行学习交流和深度合作,改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打造数据互通互联的统一信息化网络平台,推动构建当地耕地保护的区域一体化和数字化。
2. 深耕基层群众会,编织官民“连心网”
对于耕地使用和经营主体的法律意识不足及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各地政府和部门应多措并举,打通耕地保护政策与广大的耕地使用和经营主体的联系通道,派遣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并及时、精准地传达解读将最新耕地保护政策的,定期举办协商和交流会议,与广大的耕地使用和经营主体直接面对面交流和共同探讨,构建起有效的政府与群众交流的渠道,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时滞问题。
至此,“纾基层之困,夯耕保之基”的暑期实践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对当期足值中国基层所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加进一步的了解,在基层调研过程之中加深了对耕地保护重要性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逐步认识到党和国家在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所擘画的宏伟蓝图。同时,队员们也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立志做有益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投稿:公共管理学院 赖秭妍
审稿:公共管理学院 杨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