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八卦洲有这样的一个地方,既可以欣赏到多种花卉,又可以采摘到各式瓜果蔬菜,尤其是那里的草莓更是好吃——那就是红杜鹃生态园。
7月3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三生有幸”团队前往八卦洲的红杜鹃生态园,开启实地探索现代都市农业的征程,分别从消费者、基层劳动者、管理者入手,多角度调查当地农业情况与农民苦衷。
都市农业发展阻碍,游客给出初步解答
团队刚刚抵达红杜鹃生态园门口,便巧遇刚从园内出来的游客,团队成员随即进入工作模式,向游客提出采访请求,其中一位老人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道:
“这里的蔬菜呀,水果都是有机的,蛮好的。中午在这边吃的菜也是他们自己种的。”
“缺点嘛,就是设施不行。”
“尤其是厕所,厕所找不到、卫生也不好。”
进入产业园内,队员们对园内游客采取采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合与讨论。
园里的游客填问卷中
调查园内概况,深度剖析发展问题
沿着园内的通衢大道,可以看出整个生态园的经营情况,虽然整个生态园内规模较大,但一些大棚需要修缮,生态园内气味较重,环境较差,服务设施不够齐全。生态园中一大亮点——青少年科普教育馆,外观精美、室内植物种类繁多、教学内容丰富。
红杜鹃生态园青少年科普教育馆
行走到一个岔口,队员们兵分两路调研生态园的发展阻碍。一组前去采访园内经营者,另一组沿途采访基层工作者。
“经营组”采访了一位桂姓基层管理者,该工作者表示,‘现在的土质不行,我们这田里的有机质大概3%-6%,人家日本13%-14%呢,我们需要休耕,你看那边蒙上塑料膜的地就是在休耕。但是,休耕对土质的改善的效果只维持两年,休耕休不起。’
“基层组”采访到了两位基层劳务人员,二人当被问道园内是否有实时监管、绩效考核时,一位劳作者说到,“没有哒,你挑三堆草,还是一堆草,全凭良心啊。”除此之外,我们还了解到园内基层劳务人员大部分来自周边农村,现在还从安徽一些农村找(劳力)。”
园内花卉参观棚
两组带着各自的调研成果进行交流,“三生有幸”团队对于红杜鹃生态园的发展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对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也有了初步见解,最后团队返回学校,初征告捷。
出品:经济学院“三生有幸”团队宣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