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它是衡量人们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但这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词语,对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中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如何诠释?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因素都有哪些?这些问题对维持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守望城市”实践团队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课题作出了具体详尽的安排和计划。在7月初,团队以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工业技术园区为例,主要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进行实地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6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外来人员的基本情况,工作生活,休闲娱乐,政府支持及其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问卷和访谈结果,归纳总结影响因素,揭示南京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现状。
(团队成员于江宁工业技术园区合影。通讯员 李想 摄)(500x375像素)
小队成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和整理。据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外来务工人员中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以年轻人作为主力。这些外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相对较集中的是安徽(36%)和江苏(21%),大多是外地农村(业)户口。职业分布调查显示,餐饮类所占比重较大。
大部分人表示虽然工作时长较长,但工作环境总体良好,接受度较高。对于自身工资水平,一半以上的人都认为目前的收入基本符合预期,并可以满足消费需求。但工作稳定性并不特别高,长时间在此工作的人员未占多数,存在一定的流动性。
(调查数据图示)(500x350像素)
而衣食住行开支方面,总支出占比最大为住(35%),其次是购物和餐饮,各占28%。
在满意度调查方面,受访者对于人际关系、日常情绪偏向、基础设施、社会氛围的满意度高达90%及以上,对于工作前景、教育质量、生活节奏的满意度达到85%及以上,较为不满的则是从目前所在工作单位或者其它机构得到的各种社会保障(不满意度达27%),以及工作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及保险(不满意度高达35%)
(调查数据图示)(500x300像素)
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幸福感的因素十分复杂,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交叉分析后,“守望城市”小队的成员将影响因素分为主观与客观两大类,得出了初步结论:主观因素包括人格,归属感,健康状况等,客观因素包括经济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等。
在调查过程中团队发现,一些被访者的态度十分开朗积极,对团队的调查十分配合。但也有部分人产生抵触情绪。在谈及在南京的生活时,极少人也会带有较为不满的情绪及抱怨的说辞。团队认为,幸福感主要依靠个人主观感受衡量,因此会受到许多涉及个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例如不同的性格、个人的健康状况等等。
归属感,同样也是在调查过程中受访者反复提及的一个词语,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大城市的生活并不十分熟悉,陌生的环境在无形中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疏离感。除了政府尽量消除客观上社会条件的不平等外,外来务工人员是否对工作地产生真正的文化与心理认同的归属感也是影响其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团队成员在仙林大学城食堂进行问卷调查 徐炜玮 摄)(500x375像素)
不能否认的是,经济收入情况无论对于哪个行业的从业者而言都会是其关注的重点,这一点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更不例外。在南京物价水平对于目前收入而言是否有压力的问题中,52%的受访者选择“有”,37%的受访者选择“有但不强烈”。在“您认为提高幸福感的途径有哪些”这一问题下,选择“提高收入”选项的比重为57%,是比重最高的选择项。
更高的收入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物质享受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带来的幸福感也会更高。通过对收入与满意程度的交叉分析我们也发现, 经济因素除经济收入外,还包括工作强度等,收入的高低与幸福感并不完全成正比,但相对来说收入越高,幸福感相应增加。
在研究调查结果时,小队成员发现,“保障子女在南京的教育”和“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在“您认为提高幸福感的途径有哪些”这一问题下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的选项,分别占14%和11%。无疑,自身的技能拓展培训和下一代的就学教育质量是影响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意识到知识对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分享城市进步,对从事社会基础性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也是感知幸福度的一种方式。虽然城市接纳度和社会认同度在不断提高,但据调查分析,目前城市提供的福利、保障和尊重仍未达到他们的预期。
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稳步推进,在中国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挥洒了无数的汗水,他们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建设者,是当之无愧的城市守望者,是值得感谢的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