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金融学院:走进苏鲁基层,探访农户融资意愿与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大发app官网入口

 【学院风采】金融学院:走进苏鲁基层,探访农户融资意愿与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大发app官网入口
当前位置: 大发app官网入口 >> 正文

【学院风采】金融学院:走进苏鲁基层,探访农户融资意愿与农业生产经营现状

发布者:金融学院 [发表时间]:2018-08-08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21世纪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创新逐步深入,农村融资状况逐步改善,家庭农场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也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但由于我国经济二元性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融资仍然存在较多困难,需要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供给,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

在此大背景下,为深入了解农村融资与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融耀四方小分队”深入基层,以分散实地调查、问卷调研的方式,走访江苏、山东部分地区,对农村融资实况以及农业经营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8月3日,团队成员余乐来到扬州市八里镇桂花村的大队会计蒋先生家中,在提前电话联系说明来意之后,蒋先生接受了余乐的采访。

蒋先生于家中接受采访

2015年春,蒋先生以基地承包的方式承包了村里206块共计130亩土地。2017年,蒋先生通过租赁的方式,以3000元每亩的价格将10亩土地租给当地政府用做经济开发区生态园,目前共有120亩土地,其中60亩用于西瓜种植,60亩用于水稻的种植,并自行购买了收割机与拖拉机。谈及未来关于土地流转的意愿,蒋先生表示希望维持现状,未来并没有土地流出或流入的打算。

由于常年担任本村会计,经常接受村里的金融知识培训,蒋先生的金融素养良好,能熟练地掌握单利以及利滚利等计息方法。对于国家金融政策,蒋先生也是侃侃而谈,并谈到自己经常利用国家政策购买一些风险较低的投资理财产品。然而在保险问题上,蒋先生的态度却显得较为排斥,认为诸如种植业保险、农机保险等险种并无较大的办理必要。

在采访中了解到,扬州市八里镇具有正规金融机构5家,蒋先生与银行业务往来已有20年,家距最近的农业银行只有半公里,蒋先生本人与该银行经理也是十分熟悉。在团队成员余乐与蒋先生的交谈中了解到,在2016年,由于发生了大规模虫灾,田地急需打药、抽水,而所用药剂为爱苗、康宽、稻腾等进口药,在幼苗期便需要使用直到收获,进口药所用时间长,开销大,每亩地要比平时要增加700元的开销,再加上原本没有做好风险预期,一时资金紧张,因而以担保贷款的形式向中国农业银行贷款35万元,于半个月后获得实际贷款30万元,规定三年还清。截至目前,蒋先生尚有6.8万元地贷款没有还清。

2015年,在当地的平均价格为210元每亩的行情下,蒋先生以230元每亩的价格竞争取得了承包权,根据合同享有全部甲方权利,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创业开始期间,蒋先生先投入田亩租金4万元,购买农机加配套旋耕机秸秆还田机10万元,年施肥与人工费合计7万元,但幸运的是销路完全打开,近年来蒋先生家庭农场规模扩大较快,目前年均盈利14万元,个人收入比创业前有很大的提高。另外,在交谈中了解到,蒋先生在村中人际关系非常好,往来频繁的亲戚、老乡的支持、生意伙伴和潜在客户的通力合作,都是蒋先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最后,团队成员余乐向蒋先生普及了基本的保险知识,以2016年所发生的虫灾为例,建议蒋先生与当地相关保险人员加强交流,了解农机保险,种植业保险等险种,拓宽防范风险的渠道,蒋先生认可了这一观点并表示会去在农村保险的问题上多加了解。

8月5日,在另一边的山东省,团队队长郭晓彬经与相关人员沟通后,先后采访了叩关镇翰林沟的村支书刘先生与村会计吴先生。

吴先生于村大队办公室接受采访

2015年起,村支书刘先生通过承包的方式以每亩600元左右的价格陆续向同村村民承包203块共计108亩土地,全部用于家庭农场的苗圃建设。因其规模与产业特性对农机的需求不大,与融资租赁方式相比,自行购买农机更加经济划算,且刘先生认为自行购买农机程序较为简便,因此刘先生选择了后者。

该镇共有正规金融机构两家,分别是农商行与邮储银行,自2002年向银行贷款以来,刘先生与银行业务往来已有16年。谈及“互联网金融”、“蚂蚁金服”、“余额宝”等网络金融工具与金融平台,刘先生都头头是道,对于“通货膨胀”“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等金融话题,刘先生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看法。

队长郭晓彬采访刘先生

2016年至今,刘先生共进行了两笔贷款,一笔为2016年3月份向县里的建设银行申请到的30万元小额信用贷款,月利率为0.5%,期限为12个月,按月付息,到期还本。刘先生于同年4月份向当地农商行以农户联保贷款的方式又申请到了50万贷款,月利率为0.93%,期限两年,按季付息,到期还本,两笔贷款全部用于家庭农场苗圃创业启动资金。

谈及农地抵押贷款,刘先生表示,因当地农村大多数村民并未了解此项政策,且此类贷款涉及宅基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贷款人等多方面经济利益,贷款流程较为复杂,民众进行抵押贷款的意愿并不高,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对农地抵押贷款的推广也阻力重重。刘先生本人虽对此政策有所了解,但考虑到风险无法估量,也不敢轻易试水。

2015年,刘先生抓住时机,利用自有资本积累与贷款创立家庭农场,经营苗木的培育与销售,发展特色种植业规模化经营。近年来刘先生的苗圃种植农场规模扩展迅猛,种植面积已由当初的自有土地9亩扩大到108亩,总资产约计150万元。另外,刘先生还指出,由于还处于创业初期家庭农场投入建设苗木培育阶段,加之今年苗木市场行情暂时处于低谷,2017年毛收入仅为8万元左右,而利息成本为6万元,原材料投入为9万元,劳动力年成本为5万元,土地租赁成本为4万元。因苗木种植业的特殊性,在未来五年内盈利空间较大,年收入预计可达到20万元以上。

据此,“融耀四方小分队”通过访谈材料学习以及群组讨论一致认为,当代家庭农场、特色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经营将会是乡村农业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部分先进农户也具有足够的金融知识进行融资创业,但防范风险意识相对较弱,抵御风险的措施不足。另外,乡村金融政策改革初见成效,以政府为主导的乡村金融体系已见雏形,但抵押贷款等新型贷款方式受众尚未普及,需要一方面在完善内部治理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等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已有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扩大服务覆盖面。另一方面发展新型的农村金融体制问题,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责任,另外,还应积极探索、创新担保抵押方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