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制和健康水平,6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 2020年) 》。这是“十三五”时期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指南,一系列具体目标勾勒出未来5年全民健身的蓝图--至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运动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运动者来说,专业的健身中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为了解“全民健身计划”是否真正落实,并探索乡镇健身中心发展之道,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我爱运动身体好好”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于8月10日走访了南京市江宁区的健身中心。
竞争激烈、风险大或成生存阻力
在此次时间前期,“我爱运动身体好好”团队联系到就职于江宁区体育中心的李先生,他表示:“健身房都是采用的会员制,就江宁大学城而言,受众大多数是大学生,竞争十分激烈,1公里范围内就有3~4家健身中心。”但同时,开健身房的风险很大,前期投入成本较高。
乡镇健身房举步维艰,问题普遍存在
处于南京市高淳区的碧桂园健身中心设在碧桂园小区内,目前由私营个体经营,已运营一年半。中心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器材健身场所,在500平方米左右。二楼为游泳池和篮球场,场地不大,器械摆放略显拥挤,还有些陈旧。虽在小区内部,仍是乏人问津。健身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道,碧桂园健身中心处于乡镇,并没有竞争激烈的问题存在,相反,这还是谷里街道的唯一一家健身中心。
健身中心一楼
来源 / 通讯员 郭晨妍
健身中心场地
来源 / 通讯员 郭晨妍
通过访谈,团队了解到,乡镇健身房运营困难,有三点原因:一是老百姓意识不够,偏乡镇的小区多为拆迁安置小区,住户以老人、孩子为主,或是作为婚房使用,大多空置。而老人孩子很少会愿意花钱去健身房运动;二是场地不足,导致健身功能不齐全,更加不能吸引顾客,形成恶性循环;三是难招人才,交通不便,若是请专门人员进行预售,工资费用占30%~35%,剩下的65%~70%难以支付日常员工工资及房租等费用。
工作人员说道:“这些问题还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健身房遇到的,就我所知,这并非个例,而是个普遍问题。”
“朝阳”变“夕阳”,从业者寻求政府支持
碧桂园健身房开放室外泳池一天费用在3~4000元,跑步机保养一次需要800元,一个月整体花在器械上的费用在6~7000元,同时运动器材2~3年后就需换新,购买新器材至少需要100万元,而收入仅仅是靠游泳池维持,入不敷出的现象十分严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没有政府扶持,健身中心实在难以继续经营下去。”
在政策扶持下的健身行业应该是“朝阳”产业,但是“全民健身”响应易,发展难。就健身中心而言,民间力量有限,难以支撑高费用低收益。如果不提倡全民运动,国民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无法得到缓解和改善。政府的号召与扶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仅仅停留于思想意识的引导。在举措的落实方面,可以考虑政府购买服务,让健身中心等私营业主以盈利的形式进行参与。
游泳池
来源 / 通讯员 郭晨妍